最近“人工智能”比较火,谷歌的阿尔法狗战胜了围棋大师,IBM 的华生博士轻松赢得了国外的“幸运 52”和“开心辞典”,苹果也准备推出“人工智能即服务”的云服务,有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味道。
毫无疑问地,未来的社会,“人工智能”将会成为中流砥柱,替代一大拨人。到那个时候,与我们打交道最多的,可能就不是人了,而是各式各样的机器,出门打车可能是无人驾驶,餐厅吃饭可能是自主点餐,“为人民服务”的各种窗口背后可能也不再是一张冷冰冰的脸,而是通过后端服务 API 支持的人工智能界面。
一厢情愿地推测,这可能会促使一些变化,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可能跟以前不再一样,无论是沟通还是协作,可能不再像现在这样复杂。我们可能会从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得到解脱,从而获得更多的精力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到那个时候,我们可能需要重新考虑什么是“情商”。
“情商”的重要性已经毋庸多言,非得要解释一下什么是“情商”的话,大概就是“体会别人感受的能力”吧,关于“情商”有句很直白的话,叫“智商高爽自己,情商高爽别人”。
大概“情商”高的人更能让别人舒服吧,所以现在特别推崇这个,如果去图书馆的话,大概有整架子的书摆在那儿教你如何提高“情商”,教你如何让他人“更爽”。
但是当技术推动社会变革,人工智能得到普及以后呢,到那个时候,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情商”?
- 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考虑如何利用发挥机器的效率,而不是委婉的告诉机器他做的不好但是值得鼓励。
- 机器带来的效率提升使得更多人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而利用这些时间学习或者干别的,更能拉伸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 人更要追寻自己的内心,驱动自己做些有创造力的事情,否则被机器取代是迟早的事儿。
人除了跟人打交道之外,可能会跟更多的“机器”打交道,需要懂得机器的规律,思考方式也要发生变化,放弃那些人类不擅长的事情,才能更好的利用机器。就算是人工智能,也没有创造力,不能探索未知的问题,所以那个时候,我们要拼的可能就是创新力,而不是“让别人爽”的能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