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应该有一种“聊天”的心态。
近期新增晚饭后散步读书的习惯,一边在客厅踱步一边捧着电子书阅读。
以非虚构类、个人成长型书籍为主。
某晚我在阅读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了一个关于写作的现象:大部分出书的作者,在写作时都是以聊天的语气呈现在书中的。
作者往往会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读者,在文字里不时提到读者,有时设定问题,有时揭晓答案,仿佛与遥远的读者有一个在线聊天窗口。
从读者侧来说,本来读书就相当于跟作者在进行思想交流,只不过信息传递方向是单项的,读者是被动接受信息。
而如果作者以聊天的方式进行文字组织,读者便会产生一种双向互动的错觉,带来亲切感,读书也就更容易读的进去。
市面上那些畅销书作者,应该都深谙此道,虽然洋洋洒洒写很多万字,但读者阅读起来却丝毫不费力气,读完就像进行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对话。
以前我只是隐约有此类感受,但这次由于连续阅读时间长,且同时在读多本书,一下子感悟到了这种聊天式写作的风格。
可能是技术文档写多了的缘故,我以前对写作有些误解,认为需要正襟危坐、反复遣词造句。
以为但凡开始动笔,都需要严谨、精确。
带着这种压力,导致输出书面文字比登天还难,往往提起笔来,不知如何开动,半天也写不出一段话。
但我此次发现真正能让人读下来的好文章,都是以“我在与读者聊天”的心态写就的。
往后再写文章,不妨代入这种心态,设想有听众在听、观众在看,而非自言自语(怪不得很多古典小说开篇便是“列位看官。。。”)。
想起之前看过一个段子,说本来不会写作文的小学生突然突飞猛进,后来发现只是开始用 QQ 跟网友在线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