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歌随想

最早对听歌有印象应该是在八九岁的时候,追逐时尚(当时还没有‘时尚’这个词)的三叔买了当时比较酷的双卡收录机,呵呵,年轻人嘛。

我就从那个时候起开始听磁带,磁带比较匮乏,基本上没啥可挑的,偶尔只有戏曲磁带也得将就着听。

估计当时就是 90 年代吧,记不清了,好像还流传过一阵子囚歌(愁啊愁啥的),后来又有电视连续剧《渴望》、《篱笆女人和狗》等里面的插曲流行,我记得我当时听一遍就学会了《篱笆女人和狗》里面的一曲《过三关》,还好当时还小,啥也不明白,现在回想起来,那绝对是一首“黄色歌曲”,比邓丽君的歌“黄”多了(当然我当时不知道邓丽君),不信你可以去查一查歌词,不过要说这是艺术的话也能给糊弄过去(其实仔细品味宋祖英的《十八弯的水路到我家》也有那个意思)。

没办法,在农村的乡下,也就听这些歌了,将就了。也有一阵子流行《黄土高坡》、《信天游》什么的,后来我才知道,人们管那一阵子叫“西北风”。

镜头再往现在稍微推一推,我就开始听到港台歌曲了,第一首有印象的港台歌曲是刘德华的《来生缘》,第二首是叶倩文的《潇洒走一回》,第三首是郑智化的《水手》,算是对流行歌曲的正式启蒙吧,那时家已经搬到了镇上。

后来学习开始紧张了,没机会听到更多的流行歌曲,但是还是很喜欢听的,基本不放过听歌的机会,偶尔也会攒点儿零花钱去买磁带,但当时的零花钱简直是少的可怜,一盒磁带要十块钱左右,所以我很少买,不过我现在还记得买的第一盒磁带,是一个大杂烩合集,周华健《风雨无阻》、张学友《偷心》、谭咏麟《青春梦》等等,都是在那盒磁带上第一次听到。

这些歌应该不是那年才刚刚流行的,但我肯定是那时才接触到。由于信息的闭塞和经济的欠发达(就是穷),我听歌的节奏一直比别人晚了半拍(这是后来上了大学才知道的)。

比如他们听张信哲的时候我还不认识这个人,我听张信哲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听周杰伦了。

现在我偶尔也听周杰伦了,但是他们都不听周杰伦了。工作以后,有一天我跟同事聊天说道:“我怎么现在才觉得欧美的 80 年代摇滚那么好听呢?是不是我的欣赏水平才达到人家 80 年代的水平呢?”还是我的同事有水平,沉吟片刻,给了一个很牛逼的答案:“不是越往现在的东西就越好,比如瓷器就是越老越值钱,越是现在的就越便宜……”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