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

几乎在所有的职位招聘要求里,都包含一条“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与之对应的是,几乎每个人都会心安理得地在自己的简历里写上“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就像写“本人熟练使用 Office”那样心安理得。

无论是出题的人,还是答题的人,可能都没有认真的考虑过,什么是“团队协作能力”,可能只是在内心里觉得“好像加上这么一条,会显得更像那么回事儿吧”。

近期做了一些与“个人能力评估模型”相关的工作,使我不得不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我发现,想把这个事儿解释清楚,并落在实实在在的执行上,还真没那么容易。

首先,“团队协作能力”可以是对一个团队的衡量,也可以是对一个人的评价,接下来根据我个人粗浅的观察和分析,谈谈对个人能力的评价,即我觉得一个人怎样算是“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了。

0、尊重他人

可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所致,要做到这一点还真是相当不易,且不说地域、种族、信仰等比较沉重老套的话题(这些方面往往最能暴露天性),即便是在日常的讨论中,我们也很难做到在面对不同观点时以对事不对人的态度来讨论,很容易将一件鸡毛蒜皮争论上升致对个人的全方位评判,争到最后往往要捍卫的不是真理,而是自我“对”与“错”的“尊严”。因此,做到充分的听取他人的意见,理解各方的立场与观点,尊重并理解与自己不同的声音才是良好协作的开端。

说到这里我忽然想到当年庄子跟惠子俩人在河边关于一条鱼是否快乐争论半天,至今未分出胜负,可见庄子若论团队协作,不求行,打嘴炮行。

1、勇于担当

日常生活中,比较好协作和沟通的人往往具有比较能担当的性格,对于他人(所谓自负者眼里的“猪队友”)做错事情而造成的后果,这些人第一时间是给予安慰和指导,而不是指责和抱怨。相反,如果第一时间选择将“锅”甩的远远的,立即划清界限,很难相信其能具备多强的协作能力。

所以,既然是协作,肯定会涉及多个人的配合,能否做到包容他人并勇于担当,应该是协作的基础。

2、谦虚的态度

谦虚是一种美德,这大家从小就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早已挂在嘴边随时准备被调用,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谓的“沟通”却总是想着在这个过程中教别人些什么。在团队中做事,能否空杯心态,听取他人的建议和意见,而不是固执己见,觉得所有人都不如你。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事情,多看到别人的优点,谦虚地学习,应该没有人会喜欢跟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人合作吧。

这一点古人做的就比较好,比如著名的“一字之师”的故事,写诗那哥们儿,“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被人改成“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这哥们儿不但没有恼怒反而当即称改诗那哥们儿为一字之师,可见其谦虚好学。(反观自己,代码被人改了往往会有些不爽)。

3、分享精神

在“伸手党”横行的年代,拥有分享精神无疑是一种比谦虚还要美的美德,无论是分享自己的观点、心得还是见闻,都可以在过程中得以升华,实现双赢的效果。而具有分享精神的人往往在团队中拥有较好的人缘和评价,我个人始终认为知识越分享就掌握的越牢固,信息越分享沟通就越顺畅,所以是保守封闭还是乐于分享应该也是衡量团队协作的一项重要指标。

不过,也许跟团队的性质有关,比如 FBI 的特工可能就不能太有分享精神吧。。。

4、表达能力

人的愤怒大部分来自于无法表达自己,很多人的狂怒往往伴随着这么一句话—-“我说了这么半天你怎么还不明白?!”,对于性子急躁着表现更为明显,这种愤怒,与其说是对别人不理解的愤怒,倒不如说是对自己比较弱的表达能力的愤怒。这个倒是可以锻炼,清晰的逻辑思维和较好的文字语言功底都能大幅提升表达能力,如果让我总结关于这个能力的“技巧”的话,就四个字儿—-“抓住重点”。

5、团队利益与价值观的认可

即便做到以上多点,如果不能认可自己所在团队的价值观的话,也很难得以发挥。要做到这条,首先是对团队利益和价值观认知的问题,能否看清团队利益所在,知道该提倡什么和拒绝什么,是基本。其次,对于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是否发自内心的认同,否则作为个体应该会比较难受,高效协作也就无从谈起了。当然这一点来说,不仅仅是对个人的要求,能否理出清晰的原则并身体力行的去执行,更是对团队领导者的要求了。

写了这么多,其实都是人人明白的道理,也都能明白难在具体的执行,不过,花一点儿时间整理一下思路,就当是一个自我反省了,当然要是能正向影响一些人,并给人带来一丢丢的思考和改进念头,那就更好了。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