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中的随身电脑配置
我在今年年初(2024)终于将工作中使用的 Thinkpad T450s 退役掉了,更换为一个性能更好的游戏本,作为日常办公电脑。
退役掉的这台 Thinkpad 购于 2015 年,算下来至少用了 8 年时间。
由于购买的时候将配置拉满了,并且升级过内存、固态硬盘,更换过原装电池,定期拆机进行散热系统的清洗,所以才坚持使用了这么长时间。
退役之后也不是完全不用,放在家里用于刷刷视频,看看网剧,还是凑合够用的。
但是也仅限于此了,稍微开多一些网页,CPU 风扇就会狂转,温度也会飙升至 80 多度,IO 性能也退化得厉害,总之就是一副风烛残年的样子。
让人不忍多用,后来我干脆仅用它打纸牌游戏了。
之所以这么依依不舍,除了使用时长积累的感情之外,这台电脑在工业设计和做工方面都十分令我满意,体积、重量、个头等参数非常符合我的办公需求(具有一定的便携性,但是到了单位和家里还是外接大显示器等外设)。
所以,我干脆站在当前的硬件发展程度,畅想一下我对理想中笔记本(或便携电脑)的配置。
首先,外观方面,与我那台 Thinkpad T450s 一致即可,不过可以稍微升级一下外设接口,去掉 VGA 显示端口,留给其他接口空间,其他三围、重量都可不变。
显示屏幕,14寸的个头,2K 分辨率就够了,平时不会用它作为主显示器,也就应急使用,所以我要求不高,144Hz 刷新率以及 HDR 支持最好,不支持不强求。
CPU,虽然 AMD 性价比很高,但我还是倾向于使用 Intel 的 U(考虑到一些软件包的兼容性问题),8 核 16 线程就可以了,主频最好不要超过 4G,功率在 45W 左右,别太高。
内存,32G 容量,6000 MHz(或以上频率),因为几乎不在本机执行过多消耗内存的任务,笔记本还是当作终端就行,内存 32G 应该凑合够用了。
硬盘,2T 固态系统盘,2T 固态数据盘,不会在电脑上存放大量影音资源否则再多也不够用,还是连接网络存储比较合适。
显卡,Nvidia RTX N060 系列即可(6060 还是 8060 取决于当时年限),显存最好能有 24G ,毕竟还想本地跑一下 AI 模型进行测试,功率不要超过 60W,否则散热是个问题。
摄像头,支持高清会议和 Windows Hello 身份识别即可。
外设接口,电源(氮化镓充电器 120W 左右,要轻巧),充电采用 TypeC 一线通(支持插显示器 PD 供电)、USB4(支持雷电4)、USB-TypeA、USB-TypeC 口各一个,HDMI、Display port 各一个,RJ-45 口一个(2.5G有线网速),outlink(用于外接显卡,没有也没关系),支持 Wifi6、蓝牙 5.x 省电版本;
外壳,最好采用轻量合金材质,以做到坚固和重量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