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d image of post 机器文摘 第 148 期

机器文摘 第 148 期

机器文摘 第 148 期

机器文摘 第 148 期

创新科技(Creative Technology)的发展简史

创新科技(Creative Technology):一场关于“声音”的逆袭与教训

如果你曾经用PC玩过游戏、听过音乐,那么你大概率听过**Sound Blaster(声霸卡)这个名字。
它曾是PC音频的代名词,是90年代多媒体革命的起点,也是新加坡科技史上最闪耀的一张名片。
但这家名叫
Creative Technology(创新科技)**的公司,并非一路高歌猛进。它曾站在巅峰,也曾错失风口;它定义了一个时代,也被时代抛在身后。

981年,新加坡工程师**沈望傅(Sim Wong Hoo)**在公交车上听到一段刺耳的音乐播放,忍不住吐槽:“这音质太烂了。”
这句抱怨,成了Creative Technology的起点。
他和两位合伙人成立公司,目标很简单:让PC发出真正的“声音”

在那个PC还只能发出“哔哔”警报的年代,Creative推出的第一款声卡——Sound Blaster,不仅支持8-bit音频采样,还能播放MIDI音乐,甚至能接游戏手柄。
这款产品迅速成为PC游戏玩家和音乐爱好者的“神器”,也奠定了Creative在音频领域的霸主地位。

90年代是Creative的黄金时代。
随着Windows系统的普及和多媒体PC的兴起,Creative不断迭代Sound Blaster产品线,推出了Sound Blaster 16、AWE32、AWE64 Gold等经典型号。
这些产品不仅音质出色,还引入了波表合成、硬件音效处理等先进技术,成为PC音频的行业标准。

当时的市场几乎被Creative垄断,甚至英特尔和微软也不得不与其合作。
沈望傅一度豪言:“只要PC要发声,就得用我们的技术。”
这句话并不夸张。Creative不仅定义了PC音频,还推动了整个多媒体生态的发展。

进入2000年代,MP3开始流行,数字音乐浪潮来袭。
Creative迅速推出Nomad系列MP3播放器,技术上并不落后,甚至在某些方面领先于苹果的iPod。
但问题在于:产品体验太差了

  • 软件难用,传歌慢
  • 设计厚重,缺乏美感
  • 品牌调性模糊,无法打动消费者

而苹果则凭借iPod + iTunes的组合拳,打造出无缝的音乐体验,彻底改变了市场格局。
Creative错失了MP3时代,也错失了成为“音乐硬件王者”的机会。

MP3败北后,Creative并未放弃消费电子市场。
他们推出了Zen系列播放器,试图与iPod再战一场,但市场已今非昔比。
更致命的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崛起,“独立播放器”这个市场本身正在消失

Creative试图转型,推出过Android平板、蓝牙音箱、游戏耳机等产品,但始终未能再造爆款。
在智能手机全面整合音频功能的浪潮下,“声卡”这个品类也逐渐边缘化
Creative从“标准制定者”变成了“边缘参与者”。

如今的Creative已不再是消费市场的主角,但它并未消失。
他们转向高端音频设备、专业录音、游戏耳机、VR音频技术等细分市场,继续为音频发烧友和专业用户提供服务。
其**Super X-Fi(声晰飞)**技术,甚至获得了CES多项大奖,被誉为“耳机中的全息音响”。

虽然再也回不到90年代的巅峰,但Creative依然活着,用自己的方式坚持对“声音”的探索

改造与“升级”一台九十年代 PC

我替14岁的自己,圆了30年前的电脑梦,买回小时候梦想电脑并升级修复。

1993年的夏天,14岁的Fabien Sanglard被邻居书桌上的那台 IBM PS/1 2168 馋得走不动路。

米色迷你塔式机箱、滑动式软驱挡板、顶部提手,像台可以拎着走的艺术品。

486DX2-66 的 logo 在开机自检时一闪而过,DOOM 能跑满 25 fps,而他家的 Cyrix 486SLC 只能把分辨率缩成邮票大小才能勉强运行。

三十年后,他在 eBay 刷到一台芬兰卖家挂出的整机,原盒、 manuals、深灰底座一样不少,连三十年前的购机收据都留着。

快递横跨欧洲,泡沫碎成雪,机器却争气地第一次加电就点亮。

于是一场没有deadline的“童年补完计划”正式启动:软驱磁头用棉签蘸酒精一点点擦,CRT色差信号接索尼PVM做无损采集,Sound Blaster 16 和 Roland SCP-55 同时出声,让 E1M1 的吉他 riff 在 ISA 总线上重新咆哮。

他把 L2 Cache 从 128 kB升到 512 kB,帧率稳稳提升四分之一。

Macbook 屏幕转轴角度传感器

国外有一位开发者发现了 MacBook 上一个未公开的屏幕角度传感器 API,并利用该 API 制作成一个有趣小工具:Lid Angle Sensor

通过该工具能实时显示 MacBook 笔记本屏幕被盖上的角度数值,并发出逼真的木门开关声音,相当有趣。

网友们也纷纷发挥创意让笔记本在开合屏幕的时候发出各种声音(比如乐曲solo等)。

中文 DOS 游戏合集

chinese-dos-games,直接在浏览器里重温儿童经典。

基于 em-dosbox 模拟器实现完美兼容,并提供完整游戏列表和搜索功能。

同时提供 Python 脚本可以一键批量下载游戏文件到本地,支持 IPFS 分布式存储,确保资源永久可访问。

目前共有 1898 款游戏。访问这个地址可以直接在线玩耍:https://dos.lol/

浏览器指纹信息查看

Browser Fingerprint Detector,这个网站可以直观展示你的浏览器当前暴露给服务端的隐私信息。

可以点开看看,当你访问一个网站后,对方已经知道了你的多少信息了。

在线练习 vim 使用技巧

vim大师,一个基于浏览器运行的小游戏,可以帮助你快速上手掌握vim编辑器的快捷操作命令。从入门到大师。 ​​​

我 fork 后基于 GitHub Pages 做了个静态页面,可以访问这里使用:https://sbabybird.github.io/vimmaster/

基于浏览器的媒体处理工具

mediabunny,纯 TypeScript 实现的浏览器端媒体处理利器,专注高性能视频音频文件的读写与转换。

主要特性:

  • 支持 MP4、MOV、WebM、MKV、WAVE、MP3、Ogg、ADTS 等多格式,内置25+编解码器,借助 WebCodecs API 实现硬件加速
  • 精确到微秒级的读写操作,支持转封装、转码、缩放、旋转、重采样、裁剪等复杂转换功能
  • 流式 I/O,内存占用极低,可处理任意大小文件,且体积极小,tree-shakable 最终包仅 5KB gzipped
  • 零依赖,跨平台兼容浏览器和 Node.js,基于 ECMAScript2021+,完全用 TypeScript 编写,类型支持最新版本
  • 类似 FFmpeg 却专为 Web 从零设计,具备极高性能和灵活性,满足现代前端对媒体处理的高要求
  • 开源且采用 MPL-2.0 许可证,允许商用和闭源项目使用,修改后需开源,确保生态健康持续发展

专门给 qwen3-0.6b 用的迷你推理引擎

qwen600,一个从0实现的推理引擎,专门面向 Qwen3-0.6B 设计, 在3050-8GB 上能跑到 116.15 token/s( 比llama.cpp 还快)。

主要特性:

  • 单批次推理引擎
  • 静态常量优化,支持编译时优化
  • 纯 CUDA C/C++ 实现,无 Python 依赖(仅分词器初始化除外)
  • 极简依赖:仅使用 cuBLAS、CUB 和标准 IO 库
  • 高效内存流水线:支持 mmap、单 GPU 内存块、异步拷贝
  • GPU 上基于指针的零开销权重管理

订阅

这里会不定期分享我看到的有趣的内容(不一定是最新的,但是有意思),因为大部分都与机器有关,所以先叫它“机器文摘”吧。

Github仓库地址:https://github.com/sbabybird/MachineDigest

喜欢的朋友可以订阅关注:

  • 通过微信公众号“从容地狂奔”订阅。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